氣候變化對歷史程序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嗎?

時間 2021-05-11 14:42:43

1樓:

在人類掌握大規模商業核聚變能源以及大氣冷卻技術之前,氣候必然就是決定性因素。

其理論基礎就是唯能量論以及更低層次的經濟學。

經濟學講的是貨幣,資源與流通三位一體,更濃縮一下就是數量化的能量力學,萬物皆能量流。

其實大家最關心的不是氣候是不是決定性因素,而是什麼引起了氣候的變化,在特定時間是外部性還是內部性因素起主要作用。

比如光年級的中子射流或者伽馬射線爆這類超高能級的能量傳遞方式,肯定會帶來歷史上濃重的一筆。貌似中子射流以及伽馬射線對電磁防護免疫,只能用足夠厚實的物質牆防盾,僅僅大氣冷卻技術是不足以抵消外部能量傳遞效果的。

2樓:徐不疾

不是!1.環境對歷史發展是有影響的,而且影響力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呈負相關。

2.環境對歷史的影響不是絕對的,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還是人(生產力)。

3.所謂環境巨變導致了改朝換代,不如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3樓:非伯夷

我認為不具備決定性影響 ,應該要歸因於社會的具體生產力水平。

包含火山爆發在內的自然災害以及冰期等氣候變化是對人類社會有一定的影響,甚至以「決定性因素」的外在形式對人類歷史程序造成巨大影響。

但是在這背後應當是深埋著「生產力水平」這一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對歷史的回溯會讓我們找到一些如「前車之鑑」的經驗教訓,歷史長河中大量充斥的經驗則容易被我們歸納為一般規律。

公元一世紀左右的火山爆發會毀滅龐貝古城,西元前

二、三十世紀左右的洪水也能很輕易滅亡初生的文明,但如今同樣程度甚至更嚴重的自然災害卻不會造成那般巨大的影響。

做個假設,今天像冰島火山爆發,甚至嚴重如日本富士山爆發,也不會造成毀滅國家、地區文明的破壞。如富士山爆發這樣的假想情況發生,最嚴重的情況無非是導致日本為主的一系列地區國家以及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政治體系發生重大動盪,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國家、文明因為動盪而滅亡,我們在歸結原因時也要一步步追溯到生產力水平這一塊,即滅亡的國家、文明的生產力水平不足以應對由自然災害引發的社會動盪。

因此,氣候變化應當作為乙個次要因素來考慮其對歷史程序的影響——推動或阻礙某件歷史事件的發生,但是歷史程序的必然性是不會受其影響的。

請各位多批評指教!

4樓:剁豬

2023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2023年和2023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

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經分析,長江發生2023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除此之外,這次的洪魔肆虐和2023年爆發的百年來最強的聖嬰現象也有密切的關聯。聖嬰的強大暖濕空氣帶來了強降水,造成長江流域洪峰不斷。緊隨著聖嬰來的拉尼娜現象又使應當按期北移的副熱帶高壓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使一度相對緩解的長江幹流汛情再度緊張起來,以致長江全線告急。

長江洪水氾濫和地球溫暖化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專家們不無擔心——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一倍的話,地球上的降水量將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與地球溫暖化狀況是並行進展的。

2023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98年的抗Hong大不大?嗯?現在你覺得氣候變化對歷史程序有沒有決定性影響?嗯?

5樓:矽基生物

就算不是決定性的,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比如楊廣這種,就完全沒法甩鍋氣候;而西北的衰落(突厥、吐蕃等)、東北的崛起(前後金)則是氣候決定的。

寒冷乾旱的中國西北正在變暖變濕,會帶來哪些重大影響?

在氣候變暖時,西部獲得的降水(氣候變暖時大部分地方降水都增加,但是西部的增加超過全球平均值),而轉冷時,西部降水減少(東北是否增加了我不知道)

為什麼在西北游牧民族沒落之後中原王朝北方最大的威脅成了東北的契丹/女真而不是更加文明先進的北韓?

自唐以後,主要是少數民族威脅從西北轉到東北,就是氣候原因——至於說後金入關,大部分是明朝自己的問題。

氣候作用更大的一次,是早中期工業革命。以至於,發達國家和貧窮國家被簡稱為北、南。

20世紀末實現強大重工業的國家和地區:英、法、德、俄(西部和南部區域為主)、日、美國(東北部)、中(東北部)、中(呆彎)、韓

除了呆,都處在或主要處在北溫帶北部四季分明區域(由於海風,歐洲同緯度氣溫高於東亞,這個標準當然也要被推)、都臨海、都四季分明、都有豐富是水資源、宜耕土地

不具備這四個因素,就不可能成為現代工業國家,具備了,就一定成為早期中期現代工業國家。整個地球例外的國家和區域:曹縣、呆彎、以色列。

矽基生物:矽基生物看人類——氣候與工業革命

6樓:M3小蘑菇

幾乎是決定性的,比如「秦漢三國東西晉」和「隋唐五代南北宋」這兩個對仗的時間段,並且自唐之後就沒怎麼暖和過,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民族也輪番坐大

但是宋朝因為奇葩的國策而被金國亡了半壁江山,並且繼續因為奇葩國策而無力北伐,同時金國也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滅亡南宋和西夏,內部也沒出現類似楊堅這樣的漢人權臣篡位,導致之後乙個稍微暖和一點的時期,蒙古像匈奴、突厥那樣統一了,中原卻沒有出現秦漢、隋唐那樣的統一政權,於是造就了蒙古汗國這個前無古人的巨無霸

或許在另乙個位面,韓信自立為王,和劉邦項羽以及其他諸侯長期對峙,然後被冒頓各個擊破,同時匈奴西征烏孫月氏,進軍中亞。然後中原的鐵器、強弩、生產技術被匈奴學去,匈奴像蒙古滅花剌子模那樣滅了安息,在西亞和塞琉古、托勒密、羅馬對峙;另一支入侵東歐,把阿提拉的祖先真正併入匈奴……

7樓:螺旋真理

0.是不是決定性的,要看度。

1.像《後天》《日本沉沒》那樣直接超越人類生存可能性的氣候巨變,影響是決定性的。

2.區域性而短暫的氣候變化,會被人類社會的調整機制和關聯性所克服。《孟子·梁惠王上》記載: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3.所以,像火山這樣影響全球氣候,卻又在人類生存範圍之內的變化,就要兩方面同時考慮了。這裡涉及氣候和人類社會自身孰為主要的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安祿山不認識楊貴妃,可能不會發生安史之亂,但是會發生別的動亂,因為社會矛盾已經積累到要超越唐代的調整能力了。看這種規律性的事情要從巨集觀上把握歷史,不要陷入微觀困局之中。

5.人類社會的變化無法以實驗的方式來加以研究,所以這類問題不會有共識性的答案,但是可能會有哲學性的答案。

玻璃發明以後對歷史程序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技高藝籌 現在知乎不讓發圖了,請點開看吧 技高藝籌 被遺忘的石英 中西方繪畫的分叉起點 一 技高藝籌 被遺忘的石英 中西方繪畫的分叉起點 二 七的質數和 簡單說一下.1.玻璃發明之後,就能看到化學反應過程,可精確調控並總結化學反應方程。是化學誕生的前置技術。2.是光學的前置技術,牛頓因之發現了光譜。...

氣候變化是什麼引起的?

趙捷 溫室氣體成份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海水可以吸收大量的溫室氣體,可它的吸收量已經飽和了,酸化度太高,並由此產生人類生存危機 現在唯一可以降消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是在地球上重新建立200萬平方公里森林植被區,以森林脫碳 這是聯合國,世界科學家共識的 問題是只有中國有條件完成這個艱難而巨集大的任務!...

請問大家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有什麼看法??

科學家除了研究科學以外,對公眾的主要任務是製造恐慌。七十年代末說石油要用完了,後來說要進入冰河期。中國古代神話有幾個應對氣候變化的案例 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 精衛填海 女媧補天 這四招一出,有啥氣候變化也不怕了。別人不知道,中中國人5000年前都沒慫過,將來肯定也不會慫。有了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了。縱觀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