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搭載 mini LED 的拯救者 Y9000K 2021 探索版?

時間 2021-10-26 19:34:32

1樓:聯想拯救者

1、首先是CPU採用了i9-11980HK

CPU長時間高負荷下,例如Cinebench R23,效能基本只與執行緒數、PL1、PL2以及二者的持續時間成正相關——這也是目前最簡單的像新使用者科普CPU效能的方式。

但是平時使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大部分遊戲中CPU並不會持續跑滿功耗(文明、P社、都市天際線等:???),這時i9更高的睿頻頻率對效能的提公升就顯而易見了。

而工作場景中,即使是設計師,載入幾個GB的素材,幾十秒到幾分鐘足矣,剛好處於CPU雞血狀態的時間,i9更高的睿頻就有了用武之地。而即便是之後的「賢者時間」,i9相對於i7普遍較好的體質,也能保障在同樣功耗下,獲得略高一籌的效能,是能夠帶來實質性的效能提公升的。

2、mini-LED螢幕

100%sRGB是目前遊戲本的基本水準,但是考慮到目前越來越多的影片已經用DCI-P3作為調色標準,所以從「戰未來」的角度,100%DCI-P3顯然更能符合未來高畫質影視+遊戲的需求。而且HDR1000也被稱作「真·HDR」能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1250nits的高亮度能保障在各種光線條件下都能看清螢幕,即使是正午的太陽,也不用對著筆記本螢幕抓瞎了。

當然,超過100%sRGB色域的螢幕,在日常使用中是會略有過飽和的情況,而100%DCI-P3剛好既能滿足優秀的色彩表現,又不至於像100%AdobeRGB那樣過飽和以至於影響色覺。相信隨著技術進步,未來那些在台式電腦顯示器上才會配備的色域硬切換也將逐漸走進筆記本。

3、液金導熱

目前傳統的高階矽脂導熱係數大概在12-14W/(m·K),而液金則能夠輕鬆達到70W/(m·K)以上。面對目前核心越來越多、但是製程提高反而導致die size越來越小,進而最終導致積熱,瓶頸已經從機器的散熱模組變成了「如何盡快地把CPU、GPU的熱量弄出來,弄出來我再想辦法散熱,弄不出來啥都白扯!」,所以液金也就成為了這種需求下的最優解。

當然,維護也確實比傳統的矽脂更加困難,不過拯救者的線下服務站分布廣泛,還是建議大家前往售後進行維護

2樓:蘇三公子

從引數來講,肯定是筆記本端的頂級螢幕,真正的可以和MacBook Pro掰手腕的Windows端螢幕。HDR 1000也確實達到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內筆電螢幕頂級水平。

如果你就打個遊戲,這個錢沒必要加。

iPad Pro 12.9" 2500分割槽 10000燈珠 1000/1600 nit

MacBook Pro 14" 2500分割槽 10000燈珠 1000/1600 nit

MacBook Pro 16" 2500分割槽 10000燈珠 1000/1600 nit

拯救者Y9KK 16" 1152分割槽 10368燈珠 1250nit

3樓:Celesta

這條路有點怪....為啥不宣傳成移動工作站呢....

或者兩邊一起賣,工作站版本給個11850h之類的東西噪音稍微降低一點

還有一件事....這個要是出現之前Thinkvision那個顯示器一樣的背光延遲可太慘了

如何評價搭載驍龍835的ASUS NovaGo和惠普 Envy x2膝上型電腦?

真的是某W 或為鋪路?逃 正經一下,目前這個樣也就是打打上網本,上網本什麼水平大家心裡有數吧。核心的X86模擬的部分還沒看到,有了以後再說吧 已登出 我感覺筆記本倒是可以期待一下NVIDIA了,畢竟不要基帶的話低通價效比很低,而且NV的好處是有一些高效能ARM處理器因為沒好的基帶,或者發熱是問題所以...

如何評價 iPhone 12 搭載 MagSafe 雙向充電,磁吸設計,並推出系列外設,有哪些亮點?

magsafe可以說是近年來見過最扯淡的產品設計!上一次見到這麼扯的產品還是錘子TNT和無限屏 1.Magsafe一點都不safe magsafe最早是為了防止macbook被充電線絆倒摔壞而設計的,因為macbook本身有一定重量,充電線被拉扯可以讓磁吸部分自由分離。但是iPhone太輕了,想象一...

如何評價比亞迪秦PLUS搭載的DM i混動技術,為何被稱之為 超級混動 ?

惡魔來敲門 比亞迪泰PLUS搭載的DM i混動技術之所以被稱為 超級混動 我認為首先是它的油耗相比較來說不算高,而油耗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也就隨之降低。其次,它的動力比較強,起步也比較快,行駛過程中也比較平順靜音,這就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使用者的駕駛體驗感。最後就是它相對來說比較環保,環保這個優點又很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