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梵我合一與道教的天人合一有何淵源?

時間 2021-05-05 19:48:25

1樓:

我給個角度回答下吧,佛教大概是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期開始進入中國,道教是東漢末年創立的。在此之前,中國好像沒有完整的宗教世界體系。

另外,天人合一,不是道教提出的,是道家,莊子。學派和宗教還是有區別的

2樓:素琳球

道教不太懂,印度教了解一些,

最近在讀《梨俱吠陀》,其中的《無有歌》和《造一切者之歌》,"那時,既沒有無,也沒有有;既沒有空氣,也沒有它外面的天。什麼被包含著?在什麼地方?

在誰的庇護之下?是否有深不可測的水?那時,既沒有死,也沒有不死。

沒有夜與晝的標記。太一靠自己的力量無風地呼吸。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東西。

最初,黑暗被黑暗所掩蓋。這一切都是無法辨別的水。生者為空虛所遮蓋。

太一通過熾熱之力而產生。""在天、地、阿修羅和神之前,水懷著什麼樣的胚胎?在那胚胎中可以看到聚集著的一切神。

洪水懷著胚胎,其中聚集著眾神。這胎安放在那太一的肚臍上,那裡聚集著存在的一切東西。你不能感知創造一切生物的那太一。

在你們中產生另外的東西。為迷霧所籠罩的詩人的嘴結結巴巴,他們彷徨不滿。"這裡的太一似乎是指世界誕生前的東西,但顯然詩歌的作者也並不確定祂是什麼性質,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吠陀宗教時期的原始哲學思想並不成熟。

但是到了奧義書時期。對於梵與我的表述就很多了。例如《白騾奧義書》(3,7)中說,"高於這世界的是梵。

最高的偉大的梵隨眾生的身體藏於其中。認識梵這一所有事物的包容者或主宰者,就將變得不朽。"此處便將梵視為高於世間一切事物的實體。

而《廣林奧義書》(3,7,23)中說:"他不被看卻是看者,不被聽卻是聽者,不被認知卻是認知者,不被領悟卻是領悟者,除他之外,沒有看者,除他之外,沒有聽者,除他之外,沒有認知者,除他之外,沒有領悟者。他就是你的我阿特曼,是內部的控制者,不朽者。

"可見我即是人的各種精神活動後的主宰者和實體。

3樓:Mr徐

追求有區別,梵我合一和天人合一在具體方法可以了解到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在至深的定里與本體論的本體合一。但是他們認為達到後的效果不同,印度人認為他們能達到靈魂的永生不滅,歸於原本的真實,而道教嘛畢竟是追求長生想著這樣靈魂不滅會長生不死。不過道教畢竟是雜糅大派,講真是沒有個統一理論的所以各派出入很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佛教也不能扯進來。

4樓:林元平

印度教或者稱婆羅門教在古代傳入中國時,被當時的中中國人認為是另一種佛教,佛教的乙個支派。至今中國仍保留著一些印度教在印度已經失傳的經典。古代中中國人發覺這種佛教也就是印度教和道教很多理念很相近。

對於梵最好的理解和詮釋,是商羯羅以及後續的改革派忘了是誰了,梵可以簡單理解為道,是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萬物的起源,包括各種神也是出自於梵。

梵我合一和天人合一在哲理上很相近,但梵可能包括的更多一些。在印度教一些教派中也教導人如何回歸到梵,所謂的梵我合一吧,比如多實踐真理,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苦修,勤做瑜伽,等等。

先這樣吧,讀的書太少。

5樓:

焚是指罪,天是指態。 其實都是同理。

如果你好事做多,看到的越多,就會焚的越多,看的到天,也就合一了。你知道人和人為什麼不一樣嗎? 因為人從來就不是個體,而我們大部分人都當個體活著,這也就是為什麼智慧型由善而生。

由欲而止。

6樓:楊逸之

梵我合一不是佛教的,一定程度上,佛教的出現恰是反對婆羅門教梵我合一的產物。

梵我合一合天人合一,沒有淵源關係。

就相似程度上而言,也有一定差別。

7樓:謊言魔王喬達摩

雖然都是本體論

不過中國的天是指自然的本體,印度的梵是一種絕對精神。

天人合一本質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博弈。消除,緩解人和自然的矛盾即天人合一。也就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和諧。

梵是大我,梵我合一請看eva的人類的補完計畫。所有個體的矛盾和差別都在重歸一體中得到消除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梵我合一了。

(亞當和梵天其實是同一存在,原型都是西亞的造人神話,所以猶太教也有梵我合一的調調,都是原人信仰的一環)

佛教也有類似梵我合一的東西,喇嘛的即身成佛,與如來藏的假名幻象毗盧遮那合一。即是藏密中成佛的實相。

8樓:

嚴肅的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乙個兼通吠陀世界觀和華夏世界觀的人來才可以,學術上的回答都不一定靠譜吧,很多東西不是文字上的遊戲。

_簡單來說:

首先,印度世界觀的梵和中國世界觀的天就不是乙個東西。

其次,這種合一也是不一樣的方式。

就是這樣乙個思路,深了不敢答,等大神。

9樓:

梵我合一就是種姓制度的根源,人生下來就被確定階級。貴族是梵天的頭、手,貧民是梵天的腳,這就是梵我合一。

天人合一,我心即天地,天地即我心。經脈、穴位對應周天星辰,人是小宇宙,所以可以有天人感應。

大概就是這樣,不對請指正。

10樓:天衣

道家認為:人是宇宙的乙個對映,進而宇宙的變化可以影響到人,人也能影響到宇宙。是為天人合一。

梵我…………恕在下不了解是什麼。

11樓:

首先想問,梵我合一是不是印度教的提法,在佛教裡面我還沒有聽到這個說法,或者是我孤落寡聞了。或者即使有這個說法,其思想根源應該還是來自與印度教的思想傳統。梵我合一,我想還是從印度教的思想來去解釋更好。

所謂梵,更像是一種神秘的本體性存在,做為化生萬物的本源,它既是本源,又是一種人格神。那麼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回歸於其中,從而在修煉過程的主觀構建中回到這種一體的狀態。這是由印度教本身的宇宙論思想以及宗教思想而來的。

那麼天人合一,則是中國傳統宇宙論背景下修煉達成的較高層次。可以有兩個向度去理解。在早期的宗教觀念中,天即是宇宙的主宰。

在某些程度上說,天就是後來所說的道。而後來發展出的道家理論中,道是世界的本源與本體,天與人皆為道生,道化,道成。天人合一的境界並不是強調人需要回歸到與天,與道合一的狀態之中,而是在日常的狀態下,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命不超出自然的範疇,不逆天而行,不違道而成。

理解天人合一,首先要理解中國哲學中自然的含義。這種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不過分不做作,自作主宰與萬物為友。與梵我合一相比,更逍遙,更自在,也更平時可靠。

做到天人合一,我不需要信仰什麼,只需要不違道從容生活即可。

12樓:冷血豆腐

梵我合一是印度教的概念,與道教的天人合一完全不同,但是目前很少人區分。這也是冷血豆腐第乙個研究的

先說天人合一,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也是完整的乙個系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對應。

因為人是小宇宙,所以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男女有別,但也是一一對應。所以道教也是所有傳統宗教中男女最平等。

至於梵我合一,梵是大宇宙,我就是一顆螺絲釘或者其它,體現的是最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在這裡不同的我,可能乙個對應頭,乙個對應手,乙個對應屁股。頭的種姓就比屁股高貴了。

而且代代相承,也是印度教給人類留下最沉重的枷鎖。

印度教的「梵」與道家的「道」有何異同之處呢?

尋道的電分 本人也是為了尋找答案來寫回答的。印度教的梵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是生生不息的密碼 道教的道是從無到有的解釋,是有無相生 陰陽平衡的變化規律。我個人覺得兩種思想在世界本源上是相似,甚至不謀而合的。 太極堂主 推薦一本書,叫 宗教經驗之種種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

道教對印度教的影響,歷史上道教或者道家神仙家曾經傳到印度嘛?

印度人為何不修歷史?我也一直搞不懂。但是印度人到處修廟宇,塑造神像,工程十分浩蕩。又是為何?今天修佛學才之一二。印度人的思想觀宇宙觀,是認為人是會輪迴的,宇宙是迴圈的,今世的一切都是印度神靈的作為。人不用記錄現實世界的活動,這本是神的顯現。人在今世只能敬拜神靈,按照神靈的指引生活,來世才可進入神靈的...

印度教中濕婆的地位遠高於梵天,是否象徵著死本能戰勝生本能?為什麼印度教會如此認為?

大石 吠陀諸神地位的降低,三相神的崛起,標誌著婆羅門教的本土化,即印度教的形成與印度文明哲學理念的形成。印度這個國家的國名來自hidu,即印度教的教理。婆羅門教是雅利安人從波斯帶來的,作為驍勇的半游牧族群,雅利安人崇尚自然神和戰士之神,即吠陀諸神,雅利安人征服佔據了印度北部,以軍事力量成為了印度的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