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改變迴避型依戀嗎?

時間 2021-05-11 15:02:18

1樓:渡上有此君

1.在感情中,和迴避型的人相愛是很孤獨的一件事,因為兩個人想要敞開心扉的交流實在有些困難。如果是普通朋友,適度的距離感或許是乙個優點,但是如果是親密愛人的話,封閉自己的內心往往會對感情造成致命的傷害。

2.從壓抑的角度來說,迴避型的人之所以壓抑自己對別人的需要,是害怕期望無法實現而變成失望。為了避免這種失望,於是就乾脆對任何人都不抱有期望。

3.對於迴避型依戀的人來說,改變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要幸福的責任分一部分給自己的愛人,通過接受愛人對自己的付出,在感受層面上真實的體驗到:自己是可以對另乙個人抱有期待的。

4.比如遇到困難的時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總想乙個人獨自解決問題,和家人聊一聊,那怕只是說說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和寄託。另外,對習慣了迴避的人來說,應該明白這樣一件事:

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做到善良和無害就足夠了,但是在感情中,這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感情還需要輕鬆和快樂。

5.過於壓抑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快樂,進而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這種不快樂。所以,多分享自己的快樂,在愛人高興的時候多做積極的回應,也有利於加深美好的情感體驗。

當然,要真正改變這種心理模式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說服自己的頭腦並不難,但是想說服自己的感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改變的最大障礙是時間,唯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讓改變真正發生。

6.其實我覺得吧,這些名詞只是來總結人們在關係中的一些淺顯的表現和特徵,歸類了自然是有名稱的,但我覺得沒必要特別認真,我並不建議人大刀闊斧的去改變自己,因為自出生以來,既然形成了這種人格,就顯然的他雖然有負面的東西,但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只需要在實際的關係制衡中,稍加注意就好。

迴避型人格,和迴避型依戀人格不是一回事,這兩者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絕症,也沒什麼不好的,不必有一種苦大仇深,自怨自艾的心情,他帶來了不好的東西,但他說到底都是人自發的選擇保護自己的一種表現方式。

2樓:ABC

可以改變只不過困難。

迴避型人格出現的原因:迴避型依戀者在童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就是你在充分熱情的表達你的感情的時候,父母很少給予回應,孩子會因遭到拒絕而產生心理痛苦,使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自我保護,自我防禦的意識並進行迴避表示我不需要。

要想改變,必須重新回憶自己的童年,在回憶父母不給予回應的時候,告訴自己並讓自己完全意識到,父母其實很關心我,只不過方式生疏,他不給予回應是有其他原因,父母真的很關心我。

想要把這種意識真正滲透到自己的回憶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迴避型依戀會被pua嗎?

怎麼可能!對束縛敏感度極強,跑得比誰都快,還能轉頭回罵對方一句 辣雞,也不看看你自己是個什麼德行啊呸。正面剛不會硬剛的,但會陰陽怪氣讓人受不了 微笑臉 予塵 迴避自己都是個潛在的 偽 PUA選手,我實在想不到迴避依戀能以什麼樣的姿態被PUA。因為對待親密關係太敏感,本身又討厭控制。況且PUA能夠成立...

你有迴避型依戀嗎?

匿七 有在改咋改?先看安全型特點然後模仿 有沒效果,還真有 各位道友莫要放棄,雖然知乎上踩迴避型已經政治正確模仿是有用的,因為信念能觸發行動,行動反過來能改變或者加強信念,當你那樣做了,慢慢就會變得那樣想。參見社會心理學行動與信念章節。有興趣的話建議多看看心理學書籍。推薦 親密關係 發展心理學 依戀...

當迴避型依戀的人知道到自己是迴避型依戀的時候是什麼想法?

還有多少彩虹 我肯定有發言權.啊.我就是談了三段戀愛,之後發現臥槽,我為啥每段戀愛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相同的原因分手?不行!我這個堅定地唯物主義者必須總結出事情發展的規律來!貫穿以下4步的乙個最重要想法 好吧,現在也沒事談個戀愛也行,但是我倆不可能一直在一起,因為還要過父母的關,我爸媽要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