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走進亞運會,會導致青少年更加沉迷網遊嗎?

時間 2021-05-13 02:26:57

1樓:古墓道仙

不會,反而會正確引導青少年走出網癮,好多青少年上癮主要原因是為了玩而上癮,而不是為了拿冠軍而上癮,前者是真上癮,後者確是一種勵志。仔細體會,不想過度解釋,手疼

2樓:黑桃Z

如果要打職業,每天的基礎訓練就單單是手速練習,都要做幾個小時,還要練英雄,要研究對方技術,要研究所有的地圖,從低端局到高階局,隨意匹配路人也必須帶飛全場,青少年的興趣只在於遊戲的娛樂性,而沒有去關注打職業的艱難

3樓:子瞻

導致他們沉迷網遊和電子競技沒關,就算他覺得自己要去打職業,總有一天也會被隊友坑哭,或者被對面打成智障,這東西天賦佔一部分

4樓:飄飛之蘇

似乎為一些沉迷於網路遊戲的青少年找到了乙個過硬的、繼續沉迷的理由:我要刻苦練習,沒準兒能為國爭光?

都已經沉迷了,又何來導致之說?

如果說電競進入亞運會會導致青少年沉迷遊戲,那麼應該是指本來沒有沉迷遊戲的因為亞運會而沉迷了遊戲。而不是一群已經沉迷了遊戲的找了個藉口。

5樓:風臨晚

呵呵,首先亞運不是奧運,奧運專案還講究乙個平衡效能多國參與有競爭性,桌球這種專案都還年年叫著砍呢,電競你叫非洲的朋友怎麼參與,人家電腦都沒普及?

再說亞運這幾年搞得像個大雜燴一樣,什麼專案只要有資本推動都可以參一腳,一點兒都不嚴謹,也就是看著這幾年開始電競這塊熱錢太多,有資本推動,進亞運炒作一下,吸波眼球。

不過也就是個表演賽,大家真把它當成金牌專案就呵呵了。所以特別反感某狗和它的睿智粉炒作這個的,就跟他捂在懷裡的solo冠軍一樣,娛樂賽,誰當真?

第二就是觀念問題了,都知道電競選手靠意識和手速吃飯的,而這二者巔峰期在16到25歲之間,甚至短的22歲以後就走下坡路了。在這個年齡段,正是讀高中讀大學的時候,有多少家長願意拿自己的孩子去冒險,畢竟像麻辣香鍋這樣的選手很少,再說一般的職業選手月收入也不會很高,而且退役了又能做什麼,非貶義,我是指目前電競選手退役後工作問題各俱樂部並沒有妥善解決。在中國,足球體系相對完善尚且會被很多家長視為沒出息,何況電競?

我自己很喜歡電競,前些日子和幾個朋友投了電競青訓,通過在網咖,電競會館搞線下賽來找些苗子,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面對的多是大學生,很多孩子有這個想法,但不管他自己還是我們去說服其家長,多半是不務正業,甚至當做chuanxiao組織來看,呵呵。

所以說,會不會導致青少年沉迷網路我不知道,但即使真如此,這個鍋電競可不背。

6樓:心中的日月

遊戲不是惡魔,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會沉迷於此,而有的孩子會沉迷,這不是遊戲應該思考的,而是這些家長應該思考的。

我也是一名狂熱的LOL玩家,另外,我是一名高中生。

電競並不想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每天都在玩遊戲看起來很爽。但是我想說:如果你真有乙個電競夢想的話,請來到網咖,每天早上從七點開始,一直到晚上。

看看你能堅持幾天?我想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了兩天吧。然而電競比這還要枯燥。

就拿補刀來說,看過比賽的人都知道職業選手的補刀數是隨著時間走的,塔刀基本乙個不漏,這種熟練程度要練多長時間大家心裡都有數。

還有電競選手的心態。死亡宣告與上單互噴成就了職業聯賽史上唯一一把投降而輸的比賽,而且打女友被拘留等等(沒有黑他的意思),還有韋神的一發反向q到現在還被鍵盤俠們「津津樂道」,剛剛過去的全球總決賽,uzi的現狀大家也有目共睹,我記得還有乙個選手(記不清名字了),在比賽時連漏三個塔刀就被彈幕罵。請問有幾個人能頂住這種壓力的?

沉迷遊戲不是遊戲的錯,誰的青春沒有為一樣東西狂熱過,90年代的偶像,80年代的戀愛,70年代的武俠,不都是一直被你們的家長視為洪水猛獸麼。

我不懂電競,但我懂玩家,雖然是高中,但我家長沒有特別反對我玩遊戲,我也不會拿亞運會當擋箭牌。我生活在農村,同齡人有的不上學就整天無所事事,未成年就抽菸喝酒,是不是打個架什麼的,相比之下,我玩遊戲是多麼健康而又安靜的愛好啊。自己可以控制好時間,家長也就不會太在意你玩遊戲了。

7樓:xxxxd

舉個例子吧,肉雞來中國一年中文就學的差不多了,我尋思著職業選手,都是天才。例子多了去,很多職業選手退役去考大學,都照樣是名校。。。

8樓:逸雲

沒王者榮耀,英雄聯盟。我不知道這些初中十四五的小夥子能去幹什麼,認真學習嗎?可拉倒吧,打架不死人就算好的了,現在社會的中流砥柱們,當年你們年輕的時候無處發洩的精力幹什麼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嗎?

求你別逗我笑。

孩子沒出息原因無非兩點,第一基因不行,第二家庭教育不行。總之就是當父母的沒能耐,找鍋就完事了。總不能說我兒子沒出息是因為他爹沒能耐吧,太真實。

9樓:CoCoCoya

應該不會吧。除了那些沒有自制力的青少年,成年人大部分比較休閒玩家,主播是工作,代練也是工作,職業選手更不用說。畢竟靠遊戲吃飯的人,萬分之一。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

10樓:crazyle

11樓:紅鏡子

電子競技之重點在於它的競技性而不是它的前兩個字。

競技精神是什麼?尊重競技隊友和對手,遵守競技規則,團結隊友,奮發向上,超越自我,克服比賽艱難,最終取得團隊勝利。

而大多數家長談到電子遊戲都是談虎色變,絲毫不理解遊戲的正面效應。

再說了,你不讓孩子打LOL,不讓孩子打Dota,但是你阻止的了孩子玩王者榮耀,玩吃雞嗎?

就算都能阻止,你能阻止孩子去玩別的嗎?

這些家長需要明白一點:孩子需要的只是娛樂,娛樂的種類反而是次要的。

有那個時間和孩子在打遊戲上鬥智鬥勇不如多了解了解教育,了解一下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發展有什麼特性,開展針對性的教育。

12樓:AuroraE

以前沒有電子遊戲的時候,青少年的遊戲不就是體育運動嗎(在河裡游泳,打球,踢球等),這些都進去了運動會啦,怎麼不見那時的年輕人沉迷體育運動,無法自拔?

無論哪一代的青少年都喜歡遊戲,當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社會,他們自然會變的成熟,花費在遊戲的時間也會逐漸減少

所以說,導致現代年輕人沉迷網路遊戲的不是遊戲本身,而且他們所處的環境在總是被人欺負的環境,在自己沒什麼存在感的環境,在家暴的環境等等青少年沉迷網路是因為對自身所處環境的厭惡

不要把自己所做的錯事所帶來的結果,怪罪到電子競技身上以上

13樓:想名字真難

電競並不只有坐在場上敲擊鍵盤的才叫電競而已,電競已經發展成了一門完善產業,一支戰隊需要的並不只是電競運動員,戰隊上管理層下到執行層都需要人才,不誇張的說還需要特殊的營養師,復健師,心理諮詢師,解說,涉足電競領域也是有門檻的,對於某一大類遊戲的具體了解就是門檻,有高票說成為電競運動員的概率是萬三,但這並不是青少年「理應放棄電競夢想」的直接理由。lpl不誇張的講,極有可能是中國的NBA或者NFL,這是乙個船新的領域和在中國高速發展下產生的新產業,他不僅僅是如同「小公尺華為」之類實體新產品上的彎道超車,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新生文化的超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電競產業和世界剩餘範圍內難以模擬的電競文化,你看看南韓這次s8的場館,歐美也是這個樣子的。不誇張的講,電競得以進入亞運會少不了lpl的發展

14樓:笑容逐漸缺德

emmm,,,就算沒有亞運會以前他們就不沉迷了嗎?

沉迷哪樣東西,運動,遊戲都行,最重要的是沉迷啊,沉迷就一定能有成績嗎???

多讀書多看報多吃零食多睡覺,少想這些用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道理

15樓:

不會,最多就是想想,不會說出來的那種

只有不懂遊戲的人才會問這種問題,,,,遊戲玩家最少在遊戲水平上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準確的

覺大多數遊戲玩家(業餘)對自己的實力認識程度很到位,99%的人不認為自己有實力打職業,因為業餘打遊戲和業餘玩傳統運動的區別在於,玩遊戲基本上是在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玩家對抗,很容易就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區別,,,認為通過自己的天分努力以及運氣能達到職業水準的人基本少的慘無人道,就算有人這麼想基本也就是想想,競技遊戲以lol為例,路人水平的玩家佔絕大多數。而且這麼認為的玩家可能真的具備這種實力

16樓:

你為什麼還要覺得網遊是玩物喪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不了狀元也不能說他們的付出毫無價值!

玩個網路遊戲你就說他們沉迷網遊。那其他的呢?沉迷追劇?沉迷唱歌?沉迷打籃球?沉迷搞科研?沉迷教學?沉迷談生意?沉迷蓋房子?

只要他自己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那他沉迷的一切都有價值。乙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由你來衡量,而是他自己的幸福感所決定。我絲毫不認為以電腦遊戲為愛好的業餘甚至職業生活是無意義的,相反我很羨慕。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就是在被壓抑興趣中度過的。我愛好過網遊,愛好過球類,愛好過生物學,但都被認為是「不正經」的愛好。有人問「生物學」也不正經嗎?

是的,我的班主任認為超綱的內容你根本不需要去看,你能想到的東西科學家都可以想到,而你,把握好高考生物裡的72分總分中的一小部分就夠了。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一切,要解放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老師給他們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遵紀守法就夠了,至於道德素質都是與時俱進的。

17樓:yi布曉

電競,成為亞運會專案,會有推廣作用,這是事實。導致沉迷,亞運會不背鍋。

有的富家子弟愛飆車,他撞死了人,你不能怪罪跑車廣告吧?

18樓:卡西歐派

一般電競都有成熟的天梯機制別的運動有麼?電競你一年下來你該知道你算什麼東西了你去踢球打網球三五年下來才知道你不行

電競職業是最不能作為藉口的只是你父母去了解過你孩子的愛好麼?

19樓:

竊以為,

能把這個事情當做玩遊戲的藉口的人,對亞運會本身並不會很感興趣;

換句話說,想要找玩遊戲藉口的人,基本上不會在這裡找。

而對亞運會感興趣的人……至少我沒有。

總之我覺得不會有任何變化。

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專心積累自己才是更重要的。至於遊戲,就是個消遣的手段而已。

20樓:夢羽靈泉

題主本身沒有別的意思啊只是在轉述文章抬頭內容

另外這個文章的標題其實有歧義

就像說「你太胖了不能吃飯」這句話,本身就有兩個意思,一是「你現在太胖了,不應該被允許吃飯」,二是「你太胖了所以已經失去了吃飯的能力」。

那麼這個「不能成為理由」就有兩個意思,一是「這種情況不應該被拿來當做沉迷的理由」二是「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影響沒有能夠成為沉迷的理由的能力」

而這篇文章的問題在於,它試圖以證明第二點的方式證明第一點,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啊,如果它真的沒有能夠讓你沉迷的能力,你為什麼要害怕它讓你沉迷,而去覺得它不應該拿來作為裡有你?

這其實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恐懼,一邊貶低商業競賽的影響力,一邊輸出高壓反對的邏輯

2023年,中國的網路遊戲市場僅有區區0.5億元市場,而短短十八年後的今天,網路遊戲整體市場規模超過了2500億元。出現這種速度驚人的幾何式增長,其原因只能是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網遊娛樂性的追求和依賴,而與競技體育、體育文化毫無關係。

先不說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就算它是正確的,它也只是在證明第二點——文章一直在稱電子競技的回報在利益和「健康向上」的層面不如傳統競技。

然後再說你看看這種競賽沒卵用嘛就算有用也是少數人嘛你們摻和什麼勁兒嘛

那麼同樣的邏輯

假設真有這麼個邏輯的話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

「足球走進亞運會,會導致青少年更加沉迷足球嗎」

「足球走進亞運會,不能成為青少年沉迷足球的理由」

「頂尖的足球選手就那麼多,普通人練足球得不償失,不應該有那麼多人練習足球」

「足球的火熱只是娛樂化的結果與體育精神無關」

看上去好像都對哇?可是你們為啥對足球這麼殷切期待?按你們的邏輯難道不是足球越差我們青少年發展越健康?

可是事實卻是,你們認為小打小鬧,只是因為「娛樂化」才搞起來的電子競技,中國隊伍已經在國際上有了足夠的聲譽——有冠軍,有的不是冠軍,但至少也不差

可是,你們覺得充滿競技精神和身心健康的足球呢????

樓下有乙個答主說得好,電子競技很有可能,並不會成為沉迷的理由,甚至可能相反,成為反沉迷,至少是健康遊戲的契機

想到了那個為了讓沉迷射擊遊戲的孩子理解戰爭真相而讓孩子真的體驗戰爭殘酷的父親

到時候你們所謂的孤兒小學生也會少很多。

遊戲觀還是很重要的

如何看待電子競技加入2018亞運會?

人不頭鐵枉少年 電子競技這個東西嘛,巨集觀上一看很美好,但其實經不起推敲的東西太多了,地位和傳統體育相比確實差的有點多。有些問題確實解決不了,俱樂部之間的鬥爭已經可以了,根本沒法上公升到國家的臺面上。首先是對人們的引領作用,世界盃可以號召人們踢足球鍛鍊身體,不要說什麼職業運動員不健康,普通人不會在球...

如何看待2022亞運會把電子競技加入正式專案?

電音狂人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17年,國際奧委會六屆峰會表決同意將其視為一項運動。隨著時代發展,公眾不再把電子競技 與網路遊戲腐蝕混為一談,電子競技日益走向成熟 走向更大舞台是大勢所趨。我認為,電子競技作為一項智力對抗運動,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

如果亞運會將電子競技納入比賽專案,dota2,lol,pubg,csgo 國家隊應怎麼選人,選哪些人?

言寺微風至 這個其實感覺很難選,本人DOTA玩家,就以這個角度來說,同類的LOL等遊戲應該也差不多 以前有過這樣國際性的需要代表乙個國家去參賽的,比如前不久阿里辦的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 簡寫忘了,好像叫WESG?還有中韓對抗賽,這都國家隊長性質的,其他國家也基本是組了國家隊,比如VP少一人的俄羅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