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說話笨,不會懟人,會影響孩子嗎?

時間 2021-05-09 00:01:43

1樓:Kimmy

我真的深有體會,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是正面榜樣,並不是所有父母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在讀完題主的問題細節後彷彿看到我自己經常遇到的狀況。

1.我曾經遇到的情況:

Pea寶2歲左右正在遊樂場玩乙個玩具,另乙個比較小的孩子1歲左右在他媽媽陪伴下來跟Pea寶玩,1歲孩子一把搶走Pea寶的玩具。

Pea寶說「你不要搶,那是我在玩的」說著他就去搶回來。

這時候對方媽媽說「你是哥哥,給弟弟玩一下啊,你要學會分享」

Pea寶說「是他搶我的,我還在玩」他一邊抓著玩具一邊說

對方媽媽說「你比他大,要讓著弟弟,怎麼那麼小氣,弟弟玩一下就還給你了」(口氣也不是很好)

Pea寶哭了………對方媽媽見這種情況又把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拿走還給Pea寶,然後她自己的孩子哭了……

這個事情以後,我開始反思,面對之後類似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我們平時所教孩子的自我表達方式都是沒有錯的,而且也該鼓勵孩子去這樣做,即使面對的是成年人!但在關鍵的時機我就該及時介入,使這個情況處理的過程變得平等。

還是剛才的例子:

當Pea寶說完「是他搶我的,我還在玩」。我就要直接介入:

我可以跟對方孩子說「這是哥哥在玩的,他還在玩,不可以搶,你想玩就跟哥哥說,他玩好了會給你玩,在遊樂場玩玩具要排隊

我不期望對方1歲的孩子能馬上明白照著做,完全是說給對方家長聽的,也不期望對方家長認可,至少能表達一下我們這邊有人呢,說話做事看著點。

拿回來玩具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在肯定自己孩子對於自己想法的表達。

當Pea寶玩好了那個玩具,我就必須提醒他,「剛才是不是那個小弟弟也想玩,你現玩好了就拿給他玩吧」然後鼓勵他主動送過去給小弟弟。

這個過程,既是在引導孩子學習分享,也是教會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和兌現承諾。完全不是為了懟對方家長或者一味奉獻,只是在用我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同時不讓孩子陷入其他家長的利己邏輯中。

2.另乙個我的親身經歷

帶孩子在玩室內兒童樂園,有乙個孩子大概4-5歲左右,想玩什麼就直接去搶其他孩子的,沒有絲毫多餘的動作。5分鐘下來搶了4~5個孩子,玩滑梯要麼推開其他孩子自己過去,要麼等不及就直接推前面的孩子滑下滑梯,眼神動作沒有絲毫猶豫和擔憂。

我不自覺的說「小朋友把其他小朋友推下滑梯,這樣很危險」

那個孩子抬頭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前面那個他推下去的孩子,沒等下面的孩子走開就滑下滑梯,又撞到下面的孩子,但他卻抬頭看了看我,去玩其他東西了。

我在四下尋這孩子的家長,硬是沒看出來,感覺大家都看向自己的孩子,以至於我覺得他父母獨自留他在這裡。沒想到的是過了一會站在我旁邊的一對父母喊了那個孩子去吃飯。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在父母的放任與觀賞下進行著……

孩子和家長糾纏了一會弄倒了周邊的小椅子和別人的書包。然後,他們離開了,留下了一片狼藉…

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這是真的!但孩子都是可以被教導好的,只是他們所看到的榜樣的樣子是那樣而已。

那個孩子滑下滑梯再次看我的時候,我看出來他一定認為我是那個孩子的家長,所以才跟他那樣說。也可以看出,孩子們心中清楚一般在公共遊樂場家長們只會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被欺負。事實上真的就是如此!!!

以至於在其他我沒有舉出的例子中,我所見過有些故意欺負弱小的那些孩子專門挑選沒有家長在旁看護的孩子去欺負。

3.同一天的那個遊樂場

乙個10歲左右的孩子,對!10歲左右!身高體型與行為都能明顯看出他的年齡。

那個孩子很想玩乙個玩具墊子,但那個墊子正在被乙個2~3歲的孩子玩著,10歲的孩子沒有直接搶,而是悄無聲息慢慢的一點點的把那個玩具墊子往他自己那裡拖,眼睛不時的看著站在一邊的母親和奶奶,2~3歲的孩子玩一會這個又轉頭拿別的東西,10歲孩子就趁機把墊子拿走了。

當2~3歲孩子轉頭發現被拿走了就追過去搶,10歲孩子沒有太用力搶,只是抱著不讓搶走。這時候,站在旁邊的10歲孩子的母親喊道「不要搶,寶寶不要搶啊,你小心哥哥會打你的啊!」當聽到母親這樣說以後,10歲孩子大力搶走了玩具墊子…

2~3歲的孩子哭著去找父母,父母卻像完全沒看見這件事一樣說「好好玩,要玩就不要哭」………

整個過程中,10歲孩子是知道搶玩具不好,但是在試探性的這樣做,當得到家長的肯定後便覺得有人撐腰可以肆無忌憚了。而對方家長沒有做任何反應,把自己2~3歲的孩子留在對方家長的利己霸凌中。

我們常聽到很多家長說,孩子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家長不要插手。確實是這樣嗎?乙個孩子10歲左右,乙個孩子2~3歲,面對體力與智力的懸殊,這個原本就不平等的局面裡的「自己解決」我真的不明白所為何物…家長的不作為就等於給孩子乙個訊號,「我本來就是該被欺負的」「爸爸媽媽不管我」「我實在太無能了」。。。。

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首先要以孩子雙方的年齡為基礎,同時在家長之前也教過孩子如何解決當下這種矛盾,同時在矛盾發生時候如果孩子年齡小,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之前學過的解決方式等等。在實踐中教育的目的和解決矛盾的目的才能真正體現。

孩子在學校都能從集體生活中學習到與人相處的規則,他們能明白對錯是非,即便孩子小的時候被家長百般嬌慣。可當家裡與學校的規則不統一的時候,孩子就摸索出一套不同環境中不同表現的處事方式。(即:

在校遵守紀律待人友善,在校外就是另一中樣子)在漫長的人格發展中造成對孩子自身不利的影響。

1. 對於「分享」這件事

教會孩子主動分享這件事應該是孩子整個兒童時期最難的事情。無數家長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就是一邊說著這句話「你要懂得分享」,一邊搶走自己孩子手中心愛的玩具,交給另乙個孩子。

這是在教孩子分享嗎???這是在教孩子剝奪!!!和習慣感受無法擁有!!!

另一種情況,自己孩子想要其他孩子的玩具時,其他孩子不給,家長就對其他孩子說「你要懂得分享」,「讓弟弟玩會,你是大哥哥」…

這是在教別人家孩子學會分享啊???在你身邊的自家孩子卻把這種行為,學習作:理所應當的剝奪他人!

我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始終如一的堅定態度,是形成孩子為人之道的穩固基石。

2.還是剛才10歲孩子的例子:

如果我是那個家長,在看見大孩子悄悄搶玩具時候就直接說「小朋友,玩玩具要排隊哦,不可以搶,你可以跟他商量一起玩」。這樣的說法,沒有指責沒有攻擊,單純直接的提醒。再跟自己的孩子說「大哥哥想跟你一起玩那個玩具,你可以跟他一塊玩」當孩子被正式介紹給其他人的時候,都會覺得受到尊重,同時提到了他是大哥哥,孩子便會感覺到一種關愛弱小的使命感,因此大孩子反而不會再去搶玩具,那份尊重他同樣會反饋到對小夥伴的身上。

(但這只對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起作用,2歲左右的孩子完全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這時候,我只需要提醒自己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遵守遊戲規則(畢竟年齡2~4歲左右的孩子因為搶玩具而發生爭執簡直是每天發生最多的日常,這完全是年齡發展特徵)

因此,我非常建議有孩子的家長在育兒這個道路上不要太著急,去了解兒童每個階段的心裡及生理發展特點就能明白很多東西都是這個年齡裡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你的孩子不會控制情緒,並不是你的孩子脾氣暴躁亂扔東西。。。。。孩子的一切行為特徵都要以孩子當下的年齡來做判斷。

推薦家長們通過一這套書來更懂得自己的孩子,全套共有11冊。迄今為止,對家長育兒最有幫助的書,幫助媽媽和老師們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更懂得孩子,他們的行為是否正常,怎樣在每個年齡段幫助和引導孩子變得更棒,更幸福。我最推薦的理由之一:

語言非常直接簡單,沒有什麼生僻的發展心理學專業詞彙,畢竟媽媽們只想成為媽媽而不是專門成為這方面的學者。。。。

剛生寶寶的家長可以只買前3冊來看,幫助媽媽們在能與寶寶語言正常溝通以前就能很好得懂你的寶寶。

同時推薦這個《可怕的兩歲》,幫助解析2歲寶寶的各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家長如何應對。

3. 不要期待別人馬上來管他們的孩子

面對發生的情況當場發聲,說出提供給孩子們參考的解決方式。同時告訴了對方家長你孩子正在幹什麼,你若不管,我來管。

這樣的方式也在告訴自己的孩子,在遇到類似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處理。孩子總是在模仿著家長的行為方式,當家長是乙個維護秩序、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人時,孩子也會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同時懂得什麼時候和情況他人是違背了規則,需要自己站出來維持秩序和規則。

在大多數孩子玩樂的遊戲場景中,排隊和輪流都是唯一的規則。沒有誰要因為誰年紀小或者年齡大或者其他什麼理由就要當即犧牲自己的遊戲權力。請參看《小豬佩奇第三季,第22集,跟爺爺來遊樂場》

在孩子玩耍的時候除了看好自己的孩子,我也必須留意觀察周邊都有哪些人,那些人在做什麼,例如騎自行車的孩子,揮舞棍子嬉戲的孩子,拋丟硬物的孩子…包括玩滑板的成年人!

如果自己的孩子年齡小不會注意避讓其他孩子遊戲中的潛在危險時,家長就要控制孩子在乙個安全範圍內玩耍,同時隨時注意周邊變化的情況,才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好預判及預備措施。

例如:

觀察騎車孩子的行車路線,提醒騎車的孩子注意遠離年紀小的孩子。

及時提醒相互扔石頭的孩子停止不安全的遊戲。

提醒玩滑板的成年人遠離兒童聚集的遊樂場所。

如果每乙個家長如果在公共遊樂場所都覺得自己有乙份責任去看護和保護當即在那裡遊玩的孩子們,同時適時地的提醒孩子們遵守遊戲規則等等,我們孩子的成長環境將傳達給他們乙個信念——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的乙份力量來維護。

2樓:miss查小多

其實我怎麼覺得不會懟人會好一些呢,前提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在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就靠我們來保護孩子而不是懟人,看到了太多口舌之爭上公升到全武行的,為了孩子,沒必要。

我是那種越到關鍵的時候腦子越快嘴越損的那種人,但是現在漸漸的我已經不說話了,特別是帶著孩子的時候,遇到懂得道理的你不用說,遇到不懂道理的說多少也沒用,反而你來我往的吵起來對孩子也不好。

遇到孩子不注意安全的,我大概率會大聲說「注意安全駕駛喲」。

不會懟人不是嘴笨,是心態平和,多好啊。我這種暴躁型的,懷孕的時候張先生都怕我坐地鐵和別人吵起來。

父母離異,真的會很影響孩子嗎?

萌娃歡樂多 父母離異孩子5種心理 1 在父母離婚之後,無論是他選擇跟誰都會讓對方覺著他是被父母拋棄的。2 說他的父母是離異的,那麼現在的你無論給他多麼好的物質條件,都會讓他覺著你是不喜歡他的,你越是滿足他各種的慾望,就會讓他更加的反抗你。3 或許當你們的婚姻還在幸福的時候,你的孩子他十分的開朗,有什...

4歲的孩子做牙齒矯正,會影響以後說話嗎

彼岸是晴 隱適美牙齒矯正小助理 說話是通過,舌頭和牙齒通過有機配合,形成正確的發音.不管舌頭的動作有多麼正確,沒有儲藏聲音的牙齒就很難發出理想的音.所以為了有效地儲藏聲音,所有牙齒應該沒有縫隙地 降整齊地排列在適當的位置.所以早一點矯正是好的 牙齒健康小助理 4歲肯定是不適合做牙齒矯正的。替牙期出現...

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嗎?

我就是被我外婆情緒影響了 我從小就是留守兒童,和我外婆一起長大我外婆多疑但善良,不願意結交朋友,比較喜歡封閉自己,不相信友情,不知道享受生活 從小到大外婆都很節約,我小時候第一次喝3塊錢可樂都會和我吵半天,現在大了買幾塊錢的手機殼都會說我,而且我覺得我和她一樣多疑,不喜歡交朋友,有什麼話也不喜歡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