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算數必須要扳手指,不然不會算,有什麼辦法或者有哪些教育小孩計算的書推薦嗎?

時間 2021-05-05 14:41:54

1樓:小齊

一開始肯定得掰手指,數形結合嘛!

一年級上學之後一開始也是通過數小木棒的數量來接觸加減法的,不用太著急其實熟悉了就好,現在計算很慢是因為練習的太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口算題卡這種作為課外的練習,現在這個階段不用過於看重學習成績,但是要規範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2樓:麥文學

不妨把孩子送進蒙特梭利幼兒園。

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發展起來的教育方法。據統計,全球有2萬多所的蒙台梭利學校實行該教育方法,服務於從出生至18歲的孩子。

俺孩子就在正文府提供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學習。

作為家長,要有耐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 這是過去的兩年俺體會最深刻的。

** 京東這些東西有點小貴, 俺刷出來供您參考, 別急著買, 看看就算了

工具來說, 俺覺得算盤可以算乙個。

另外, 玻璃圍棋也可以算乙個。

*** 備註: 上世紀 80 年代這種跳棋只要幾塊錢一副, 現在幾十塊錢了

如果圍棋太呆板, 玻璃珠的跳棋可以算乙個。最關鍵是要寓教於樂, 而不是一開始就搞抽象的加減法, 讓孩子壓力山大,對算數心生厭惡。

玻璃珠跳棋可以幫孩子學數學的心算, 同時也可以鍛鍊 dexterity 或者說得好聽一些, Fine motor skill , hand-eye coordination。

另外,家長自己也要做出表率, 裝也要裝出愛學習的樣子。不然孩子回到家裡就沒有了榜樣。

俺半截入土了還每天刷知乎, 就是給孩子逼的。

人都是逼出來的。

蒙氏教育法從根本上來說是乙個人類發展模型和乙個建立在那個模型之上的教育方法。

模型有兩個基本元素。

第一,兒童和待成年者通過與環境互動而參與心理的自製。

第二,兒童,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孩子,擁有天生的心理發展之路。以她的觀察為基礎,蒙台梭利相信在乙個根據她的模型而準備的環境裡,並在自由狀態下選擇並自由地行動的兒童將會自發地達到最佳發展。

3樓:JustAusLee

怎麼都是扳手指一邊倒.......

小時候我算數我必然扳手指,手指不夠了拿腳來湊,腳丫子在鞋裡「暗潮湧動」

然而,直到現在上街買個奶茶啥的湊個單也要掰手指,更別說小學,初中,高中數學的數學了,能拿個「良」都得來瓶可樂慶祝一下。

我覺得盡量在腦中建立模型,找到方法計算,一旦依賴上簡單的「手指頭」「腳丫子」那真的會毀掉計算能力,會讓你一直以來這個原始而又簡單的計算方法。

4樓:林野

10進製主要是人有10個手指頭,12進製是因為人出去大拇指剩下四根手指頭共有12個關節。這應該就是人類在資訊化時代到來前最常用的兩個進製的由來。

5樓:奶油糰子

扳手指也是算數的一種方法,不過對於乙個快上一年級的男孩來說,可以通過平時的訓練來培養還是的數學思維。

出現這個問題,可能是平時的訓練比較少,男孩子的邏輯思維會比女孩子強,這是優勢。

寶媽可以借助加減法口訣表,貼在家裡顯眼的地方,讓孩子無形中學習,同時幫孩子發現口訣表的規律。

借助小棒來理清思路。市面上的小棒也便宜,可以買一包當教具。

巧妙運用湊十法、借十法,這個在一年級的數學課本中就有講到,在算數有著很大的幫助。

湊十法:在進行 20以內加法運算時經常使用。

例如:計算9+6=15

借十法:十幾減幾,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例如:11-6=5

6樓:阿玥渾子

不要著急,讓孩子扳就行了,扳的多了慢慢就記下了,自然不需要伸手了,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大部分小孩子要到二三年級才慢慢接受,沒什麼影響。

7樓:小五125

有人說10以內還行,超過10咋辦?需要脫襪子嗎?

這說明一些人還沒特別理解自己的手指作用。

有人「掐指一算」就能通過屬相,得出你的出生年份,為啥呢?因為你有左右手,除去大拇指外都是12個手指節,每乙個代表乙個屬相。在根據你大概的長推斷到底是加+12,還是+24,還是+36。

當然還有一些人通過天干地支可以算出一副古畫的年份。如果身邊查詢的工具,手指頭還是比較管用的。首先退出最近年份,然後就是+60,+120+180,,,,

20以內的加減法完全可以通過手指計算

8樓:穆穆

我們家的小孩不僅掰手指,有的時候還會把襪子脫了掰腳趾.........

大班的時候,幼兒園為了做好幼小銜接請了小學老師為家長們分享如何準備幼小銜接。

其中有一點就是:不要掰手指計算。

我當時實怎麼也想不明白,對於我家孩子,不掰手指怎麼算??

除非讓他背下來......

現在我們家小孩上一年級了,需要練習口算,不掰手指了.......

其實,真的是背下來了。

但我想說的是:誰算算術不是從掰手指開始的呢?掰手指還能掰出十進位制呢。

如果你希望你家小孩看起來不是掰手指,那就多算幾遍。

稍微講講湊十法、破十法、進製加法、退位減法.......(其實本質上還是跟手指有關,要麼怎麼都是「十」呢,若我們長八根手指,那就是8進製了呀)

9樓:

沒關係的。。。我從小數學算加法就掰手指,一直到高中有的時候十位以上都會下意識掰,就是從乙個乙個掰手指進化到看著手指頭默數,對數字不敏感的人借助一點外力學數學是很正常的,只要結果是對的就可以了,後面會越來越熟練的。

10樓:青荇

不怕。我到高三之前考試時還得吃巧克力,倒不是低血糖,我也沒有做作業吃東西的習慣,但是考試不吃就做不出來。後來班主任無意中發現了,跟我說你得改,高考不讓帶巧克力進去。

我也真就克制住了自己。孩子現在還小,他判斷力自制力都不會如你期望的那樣,等某天意識到真要改了,他可以自己改正的。

11樓:

我都大二了,寫數學加減還是需要扳手指。。。底下回答有個人寫了個14-8,我不扳手指還就是算不出來。

但急什麼呢,沒問題的。。。我妹妹低年級時學校訓練得多,不需要扳手指口算也比我快,但她數學物理都沒有我好。。。用得多的組合初高中自然就記住了,其他的扳就扳唄。

只要考試做得完,會應用,這些都不是問題。

12樓:夢竹

可以學珠心算,先學珠算,用算盤的珠子來代表數字,從10級開始學,好像是學到7級就可以學心算,想象乙個模擬的算盤,學到兩到三位數加減法的心算就夠用一輩子了,不用參加什麼比賽也不用學到段位,大概學兩三年就夠用了。我從一年級學到中四,最後是一級心算,好處就是小學到中學四位數以內加減乘除都比別人快很多,至於珠心算宣傳的左右腦開發就是智商稅了,學這個只是通過不段的練習,讓你運算速度變得很快罷了。

13樓:WCSB

我小時候就從來沒扳過手指,因為乘法口訣這種三四歲就背下來了。

至於為什麼能背下來,當然不是強迫的死記硬背,平時接觸多了就自然記住了,因為有一種東西叫計算器。

總之,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刻意布置作業去強行學。這種簡單的東西應該讓小孩子自己探索,自己研究。

14樓:曹文雯

扳手指就對了+1。

數的概念建立總得需要實物的過程。

如果跳過了實物,直接進行字元的背誦,孩子其實不理解,那應用題上面就過不去,更別提未來的變化了。

我來說說如果孩子確實扳手指很長時間(上小學的年紀,半年左右吧,更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淡定更久),還是依賴手指的話,家長們可以做點什麼加速

基本原則:題目搭建+瘋狂誇獎。

原因是,這種孩子有乙個算乙個,都是在數學環節上嚴重缺乏自信,所以我們首要任務,是把孩子對於數學學科的信心建立起來,讓他相信我能行。

一、保底的誇獎場景建立:

給孩子出這樣的一組題:(數是隨便寫的,你用哪個都可以。如果還是幼兒園的孩子,別出進退位的)

14-8=?

14-8=?

14-8=?

14-8=?

……這孩子再怎麼傻,做到第4個第5個,他肯定不扳手指了吧?而且秒答吧?

這時候你就問他:欸?你怎麼不用手指就知道答案呀?好厲害!

孩子就會看傻子一樣看你:你剛問過我啊!

你就裝: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出難一點,真的難一點啊!

二、孩子有感知的誇獎場景:

接下來給孩子這樣一組題:

16-8=?

14-8=?

13-7=?

14-8=?

……(奇數題隨便出,偶數題跟第一組的一樣)

然後你等著看,孩子肯定很快就會再14-8再次不扳手指就能告訴你答案。

這時候你接著裝:誒?你怎麼又能不用扳手指就知道呀?

孩子就會接著鄙視你:你剛問過啊!

你接著誇:哇我隔了一會兒問你也能會呀!那我真的要問乙個不一樣的咯?你能不扳手指就做到嗎?

孩子有點心虛。

你賣足關子,問他:1+2=?

孩子楞一下,說3!(話多的孩子還會說,這也太簡單了!)

你就瘋狂誇:哇你看,我說你可以不扳手指就算數的吧?!

三、時間鞏固:

在此後每隔幾分鐘可以問他一下,14-8=?

然後驚嘆:哇你居然還記得!

萬一有一次不記得了,就攛掇他扳手指驗算一下:

「誒~我就說肯定會忘嘛!(壞笑),那你再扳一下看看?」「我等一會兒再問啊,我覺得等一會兒你肯定就又忘了(壞笑)」

注意,此處的情緒一定是那種……emm……逗孩子玩兒的樣子,就是你藏了個寶藏讓他找的感覺,有點挑釁的意味在。一定不能兇!!!

如果不記得了,就減少間隔時間,如果記得,下次就加長間隔時間。

這個時間不需要刻意告訴孩子。家長在問的時候做突然襲擊狀,遊戲效果更佳(就好像那種憋著要在出其不意的時候嚇唬他一下的玩兒法)

你要是這樣玩兒倆小時,他能把14-8記一禮拜你信不信(託腮

四、誇獎擴散:

抓住其他家庭成員誇獎:XX小朋友可以不用扳手指就能算題!

(這個家庭成員是你們是先商量好的演員2號)

演員2號:真的嗎?

你:真的真的,來,XX,14-8等於多少?

小朋友再次答對,獲得演員2號的讚賞。

至此,孩子心中種下了兩件事:

a、不用扳手指就能算是個很厲害的事兒

b、這個事兒我能做到

四、能力擴散

接下來要把孩子這個一道題的能力,逐步擴散開來。

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所有家庭成員牢記:

孩子扳手指,你就當沒看見,什麼反應都不要給;

孩子沒扳手指,哪怕是個1+1呢,都要做驚嘆狀。

接下來的題目設定,可以從14-8開始,保持乙個數不動,出臨近的幾組:

14-9=?

14-7=?

14-6=?

14-9=?

14-8=?

……保持8不動也可以的,但是不要兩組混著來。

大概用四五個這一組的問題,隨機交叉著問,直到孩子能每個問題都秒答。

這個過程如果孩子有點煩躁,可以引入卡片遊戲。

比如說拿一副撲克牌,抽出56789個一張,扣下來打散,兩個人玩兒遊戲:

抽出來哪一張,就說14減它是多少。

倆人比速度。

你讓著孩子一點兒:

頭幾次你贏,因為他掰手指頭呢;然後你看到他進入沒掰手指頭思考的狀態,就稍微等兩秒,等待時間注意表情控制,做出思考狀。等到練得最熟的14-8的題出現,一定讓孩子贏。

注意放孩子贏的時候,你要看到孩子動了,在他之後立刻動,然後懊喪地說,哎呀就差一點點!再來再來!

玩兒high了之後,記得重複「誇獎擴散」過程,跑去跟演員2號宣稱小朋友超厲害。

至此,孩子明白:

有些算式一開始我得扳手指,但是我老是算它,就能慢慢不用扳了!

五、遊戲化練習

注意,這個階段,除了老師留的作業非得完成不可,一定不要加任何需要書寫的口算練習。

因為一二年級這個階段,書寫本身是乙個難度,他又得算,又得想我怎麼寫工整,這就干擾了。

直到你問什麼他都能答,甭管對不對,反正他不怵,這時候再來嘗試寫下來的練習。

女孩子30歲之前必須要明白的道理,必須要去做的事的是什麼

牛彈琴 這種問題本身就很弱智 很狹隘 很沒品的 我看你這是被眾多營銷號給帶偏了 32歲前明白不行?一輩子不明白不行?走到一定程度你也許會悟出人這一輩子哪有那麼多 必須 應該 一定 不過是被定義的,那樣做多數時候便是活在別人眼裡的好,否則就會有重重阻礙儘管你很享受那種方式也沒違背道德道義法律法規 而你...

女生真的必須要生孩子嗎

神的孩子 做自己。不要被別人左右,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規劃。這世界女人為難女人比男人為難女人更多。有些女人高舉男權旗幟壓榨其他女人。你說的就是這種 只要做好自己,不被影響就好 在不考慮通脹和社會財富巨大增加或減少的前提下,以2019年的生活水平來看 40歲前有500萬現金流,50歲前能達到2000萬...

女孩子是不必須要化妝

Lily 當然不是啦!最重要的是自己開心,想畫就畫,嫌麻煩不想畫就不畫 大部分女生化妝都是為了修飾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美更自信,但是當你有足夠自信心了,不化妝都是完美的!最重要的是自信! Luna 個人真的很有體驗,還是會化妝比較好啦,不是我哦,我有個朋友,沒錯,這熟悉的開頭 她是文化生,我是美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