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進行恆星際旅行的文明,跟我們的科技差距有多大?

時間 2021-05-05 19:29:50

1樓:囧囧有神

用地球文明作比喻的話(別抬槓,這只是比喻),就是美航母編隊欺負非洲原始土著部落,還是造不出小舟那種......

另外你提出的這些都是基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但對於未來的話可以說毫無意義。同樣打個比方,你還在燒煤呢,就研究如何上月球,然後分析來分析去得出了上月球的飛船要裝多少煤,飛得太慢要帶多少饅頭......

坑爹這是!!

2樓:

冬眠技術必不可少。

但不是唯一用來對抗時間的利器。

亞光速旅行可以讓飛船乘客的主觀體驗時間變短。

不考慮加速減速,宇宙射線的都卜勒輻射,能源問題和物質補給。

亞光速旅行自帶縮地成寸buff,就可以讓旅程本身耗費不了多少主觀時間,哪怕你打算去另乙個星系或者更遠。

當然,這往往都是單程票,回程的意義幾乎沒有。因為客觀時間還是會以距離除以相對速度計算的。

而在這種加速技術出現之前,其他的方案,比較可行的是,帶著生態圈旅行。

或者,讓旅行者無需生態圈。

這三個方案,

第乙個,技術含量可能最高,文明前期會經歷前兩個方案。而這個方案本身一定也有極限,比如藍移導致的輻射到一定程度將引發高能領域的一系列現象,在飛船前面頂乙個飛船大小的黑洞或無數個微觀黑洞可能突破材料的極限,達到更高的航速,前提是解決人工黑洞的各種問題,以及補給問題。此時對於這個文明,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邊界會變得相當模糊,並與其他基礎概念糾纏到一起。

這是一力降十慧的做法。

第二個方案,也是技術含量最低的方案,無論冬眠技術,生態迴圈系統雖然難以建造,但這不是謎題級別的問題。

小到使用分型設計的模組化飛船陣列,大到加速星體旅行,難度雖不同,但都屬於以巧破力。我們人類已經具備這種方案實施的潛力。

最後一種方案,則是劍走偏鋒,我們對自我的改造甚至更換意識載體,來規避路途中的各種問題。除了使用弱人工智慧探測器技術,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星際旅行,可能需要我們能夠對意識本身進行操作,哪怕不知其所以然。

我們很有可能做到,但可能也因此而毀滅。

而掌握這種技術的極端,可能並不比第一種方案簡單。此時生物技術本身的邊界可能會相當的模糊。

除了第二種星際友人,現在的我們遇上了,還能進行友好的星際訪談,或者來個十年戰爭什麼的。其他兩種遇上了,就是任人魚肉的下場。

而真實的情況,可能三種方案都包含一些,比如前期使用人工智慧考察船,之後是拖家帶口的艦隊生態圈,再之後是高航速小船。

至於那些傳統科幻的蟲洞之流,現下還沒潛力可挖,就不瞎編了。

3樓:haha kim

太陽系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距離為4.22光年,約等於40萬億公里。既然是旅行,至少要能打個來回吧,如果單程時間是20年,平均速度為63420千公尺/秒,也就是光速的五分之一左右。

以人類目前的能力,無論採用何種方式也不可能實現。

如果某個外星文明可以進行星際旅行,那麼他們一定掌握了遠遠超過地球人類的科技。

4樓:豬大腸

從中國到美國,不考慮路上的補給

跑步過去,你是裘千仞咱們再聊

划船過去,得先提前學游泳健身野外生存練出乙個好身體,然後帶上半年的口糧淡水和各種生存工具,打包至少一車廂

坐遊輪,得帶至少半個月的口糧淡水和一些娛樂打發時間的道具或者書籍,打包兩個大旅行箱足矣

坐飛機,帶兩頓飯一瓶水就行了,最多再帶本書還不一定看得完,打包乙個小包就行了

坐東風快遞,啥都不用帶了,一會就到了

所以你看,你需要做什麼準備,和你的旅行技術是息息相關的

什麼農業、健康、心理、知識、工程問題,都是因為路上要花幾百上千年,所以才需要解決

對於乙個物種來說

如果他需要花個體十倍的壽命時間去探索星系,他去幹啥?他有空不如花這十倍壽命時間發展自己的文明,說不定到時候發射的飛行器5分鐘就追上現在發射的飛行器了。他不去題主的問題有什麼好解決的?

如果他週末無聊門口打個飛機5分鐘就能探索星系玩玩,題主哪些問題還有什麼好解決的?

5樓:其名為鵬

如果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算乙個檔次的話,能恆星之間旅行最少要差大概一百個檔次

這要考慮是怎樣的一次旅行?

最近的恆星系統比鄰星4光年來算,來回要多少年?平均速度如果是0.1倍光速那也要80年(這麼短的距離速度0.

1可能太高了,也許0.02-0.04比較靠譜吧,我們就按照快一點來算吧),這樣算30歲培養好的太空人,除非可以活到110歲,不然是不可能往返的,當然我們可能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建造乙個生態圈,人類居住在之中,依靠幾代,幾十代的後代來完成。

就好像人類可能在大航海之前就有用單舟到達那些太平洋渺無人員的海島去生存一樣。需要考慮的是恆星旅行,你打算付出怎樣的代價和效果?

6樓:孟慫慫

科學家曾經將文明劃分了幾個等級,第乙個一類文明是指能完全利用乙個行星的能源,二類文明是能完全利用像太陽系的所有能源,三類文明是指能完全利用銀河系的能源。而我們目前處於0.7一類文明。

7樓:

依靠飛船進行恆星際航行,這個就像古人想象仙人用天馬拉的車子飛行一樣愚蠢,因為也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可以直接傳送人類和各類物資到另乙個星球,根本不需要在宇宙空間內航行

8樓:葦一佗

當第一艘巨大的帆船回到非洲的時候,不知是否有人意識到,遠航是人類的唯一選擇。

死亡是人類的宿命,遠航,是人類對抗死亡的結果。

人類通過兩種途徑對抗自身的死亡。

第一種,繁衍傳播自己的後代。這是人類基因決定的生物學特性,這是地球所有生物都具備的本能。人類時刻有遠航的衝動。

第二種,改造自己,獲得人類認知範圍內的不死之身。這是人類理性的成就。不死之後,只有出發,沒有遠航。

如果物理學研究有了重大進展,人類能夠突破光速,人類就可以全體出發了。

如果生物醫學有了進展,能夠預計以數千年的時間維持乙個大腦的運轉,肯定有個別人會搶先出發的。

下乙個千年之前,人類會開始恆星際旅行。

回答題主,能夠進行恆星際旅行的文明,跟我們的科技差距不會超過一千年。

9樓:

首先肯定題主的敢於思考,請允許我自我發散一下。

1.題主的問題是我們和能進行恆星間航行的文明之間差距有多大,這個如果回答差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年其實沒多大意義,也許就幾百年,也許永遠達不到,為什麼說可能永遠達不到呢,可自問南韓何時能統一朝鮮這個問題。2.

技術問題,這個其實應該更難回答,一方面知乎上站在人類科技前沿並且具有權威的人恐怕不會很多(思想上已經站在前沿的應該不少),另一方面我認為會願意站出來回答的恐怕寥寥無幾,參見無知者無畏。3.不要總以為自己能想象二十年後的世界。

4.實踐出真知,任何理論不經過實踐只能停留在理論。5.

本人也是位科幻愛好者,一直懷著敬畏去看待這個宇宙。6.不論是剛剛邁出地球的人類,還是已經可以進行恆星間航行的文明,都從來不是建立在紙上談兵和YY上的。

最後,人自從學會了思考,才和一般生物區別開來,希望諸位共勉。

10樓:Xi Yang

別的不提,我覺得結構材料是乙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星際航行的高速性,哪怕速度只有百分之一光速那樣低,裝上什麼小東西的動能都是巨大的。我無法想象任何現有的材料能耐受這種撞擊。

所以,結構材料的強度怎麼也得再上一兩個數量級才好使。

11樓:

初中生怒答,勿噴

宇宙不是乙個能以小見大的地方,太陽系太小,銀河系太小,我們目前所知、所探測、所了解的知識範圍太小。能夠進行星系旅行的文明也可能很小很普通。所以人類目前這種線性的星際航行還處在嬰兒期。

題主列出的所有問題都過於固化。你想要了解什麼,就要讓自己成為什麼,當然我們對外星文明一無所知,所以應該跳出我們地球人思考的所有限制。可能這些我們難解的問題對於能實現星際航行高等的文明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有乙個人終於學會了1+1=2.來向你炫說,「我終於克服了1+1=?的千古難題了」這時你只會感到不屑,甚至是同情。

任何科幻題材的作者似乎後將宇宙設定的過於平和。宇宙空間危機四伏,就連甚至一粒宇宙塵埃都是致命的。所以能夠實現星際旅行的文明必定是乙個我們思想完全無法涉足的地方。

12樓:Moxos Yuri

其實關於糧食,空氣,水這個問題,我覺得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拋棄肉身,使用機械身體和電子腦,或者乾脆就派真正的AI智慧型生命,代表地球文明去探索宇宙。

人類的身體實在不適合宇宙空間。

13樓:

題主你的問題我好像有點看不懂,問題是我們跟外星人的差距,裡面的內容是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問差距呢,還是問怎麼解決呢?

哪些東西怎麼解決估計在知乎問了都是白問,要是都解決了,咱們也就星際旅行了。

差距麼,就好像你說的這些待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發明汽車,飛機,航母,宇宙飛船這些東西以前人們也問過類似的問題,也感覺是根本解決不了的難題,這些問題就是這個時代跟古代人的差距。那麼你的問題就是我們跟外星人之間的差距

如果現在的人類擁有了能夠進行星際航行與開發的能力,可以去宇宙中所有宜居星球開發定居,會怎麼樣?

春生 那麼也許會導致政治體制架構的變革,如何有效控制數千光年之外的星球管理者,也許會成為那個時候社會學 政治學 法學的熱門研究課題。 飛向無盡天空 那時人類社會的變化與資源分配原則,或其他,等等,將完全取決於那時人類如何認識生存與自身使命,也即,取決於對 我是誰,從哪來,做什麼,到哪去?四個終極問題...

如果文明達到了足夠高的程度,我們可以給恆星換燃料嗎?

馬彼得 沃茨奧 當然能了.比如有天感覺太陽有點暗,手機上就同時收到了簡訊,發現是欠費了.於是通過支付寶再充20塊錢的,太陽就又亮了起來. 橫山老屍 可以,但是沒必要。人類如果有能力給恆星換燃料了,那為什麼人類還需要恆星?恆星聚變的效率極低 浪費極大,靠恆星不如靠自己 ncc21382 恆星實際上核聚...

有能力建造戴森球的文明是否可以建造以恆星為動力裝置的飛船?或有能量遠距離輸送的技術?

瓜子村長 戴森球本身也不是最優解,他只是一種科幻想象。你想包裹住太陽,首先要有那麼多物質吧。你把整個地球都弄上去還不一定夠呢。要我說,有那個技術喝工業實力,還不如像 三體3 那樣,用光粒把太陽炸了。然後讓飛船去宇宙空間開採數之不盡的核聚變原料來的方便呢。 戴森球這個玩意至少是目前技術上可以開始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