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環境工程出來的工程師只能是二流工程師」,怎樣才能讓環境工程出來的工程師變得有競爭力呢?

時間 2021-05-09 05:24:57

1樓:dzqwym

你們老師的說法是極有道理的。

也是符合現狀的。

但是要注意到:

一、別的專業的人的專業也就那樣;

二、工作後的技術複雜程度,沒有想象的複雜。實在複雜的別人也搞不定。

三、幹一行愛一行的古訓,此處通用。

2樓:

我覺得跟別的專業比較沒啥意義 。 個人認為畢業以後只要學校差不多, 這幾個專業的學生水平區別也不大 ,只要堅持幹幾年, 肯定都可以成為某領域的專家 。我覺得不管是哪個專業畢業只要堅持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都會成為某領域的專家 。

其實你思考這幾個專業的區別,還不如想想畢業後幹什麼工資最高。 這幾個專業就業都不怎麼樣 ,工作環境都不太好 , 工資都不會太高 。

3樓:fei feifei

之所有他會有這樣的認知,難道不是因為環境工程裡有太多他這樣的老師的存在?

他們把自己變成了中庸的工程師後又來把這種思想傳遞給下一代,真是藥丸。

水氣搞不搞得過其他專業不是他說了算,是你自己說了算。這門學科是有很多弊端,但是你能不能學好完全在你。書裡面的修復技術,核心理念,反應機理以及設計經驗,學好了你就是個一流的工程師。

4樓:廖琪

要麼在本科取消環境工程專業,要麼本科七年畢業。環工方向太多,還不分方向,太扯。要求本科一年學四個方向的,和兩年學乙個方向的學生模擬,太鄙視人了。

5樓:周剛

其實不能這麼說,我也是環境工程畢業的本科生,我覺得這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實際工作中,不僅對自身的多學科基礎知識要求高,還需要管理協調能力,統籌安排能力。要做到門門懂,但是由於精力有限,又需要在此基礎上專精一門

6樓:你讀不到的悲傷

乙個苦逼的環境工程研究生,正在苦逼的做畢業設計時看到這個話題,所以過來說兩句,作為乙個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這個專業的苦逼娃,還是有點東西說的。說到工程師這個職稱,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任何乙個行業都有它頂尖的工程師和不入流的工程,就像前面說的這個水平的高低是和行業沒有關係的,在於本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修養。說到環境工程的工程師,我接觸過很多,現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乙個快七十歲的老工程師,同樣是這樣的問題,環境工程涉及到很多其它的專業,所有專業的交叉形成了今天的它,但是是什麼把它們結合起來了,是環境工程,是環境工程讓它們的結合發揮了最大的作用,這位老工程師說了一句話是這樣的:

「如果說給排水、化工、材料等專業組成了乙個人的軀體,那麼環境工程就是這個軀體的靈魂,乙個人只有擁有了靈魂才能稱之為人,才能發揮他應該發揮的東西,我們環境專業做的不是工程,而是給環境工程賦予它應有的靈魂。」我覺的能在工程領域擁有這樣的領悟,已經不單單是乙個工程師了,如果這樣的工程師都不能稱之為一流工程師,那麼其它的工程師都是渣了。

環境工程是乙個駁雜的專業,但是它也有自己東西,也有自己的專屬領域,掌握靈魂部分,結合軀體,那麼就能很好的執行,懂和精通差的太多了,不是你會設計了,會寫方案了就是工程師了,其實乙個優秀的工程師要走很遠的路,你的專業,你的修養,都是評價乙個工程師必備的東西。所以丟掉那些不懂行或者膚淺人的看法,去精通你的專業,提高你的專業素養,你就會成為乙個一流的工程師。

7樓:

不請自來。

本碩博一直蹲在環科專業的表示:

曾教過給排水專業同學AutoCAD,出過化工專業同學的化工原理期末考試卷,帶過生態學課給生物專業學生...誒,還掛過氣象專業學生的大氣探測學考試...總而言之,在交叉學科蹲的久了就會發現,那些總愛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只有看門狗,人總是喜歡進別人的後院偷歡的...

必須匿了不然要被打...

8樓:亦雲

在大學裡設定這個專業就是誤人子弟,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應該學習那些對自己將來發展可以借鑑的「高含金量知識」,也就是基礎理論知識,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學了太多的「低含金量量」知識(如環境概論等,基本就是科普書籍,根本不用跟著老師學),很可能幹嘛嘛不行。可惜哪,現在中國大學裡的教授們,他們自己的基礎理論也有待提高。

9樓:Vincent zhao

環境工程涉及得面太廣了,本科階段是水,氣,聲,渣(固廢)都要學的,還有種種得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環境經濟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等等。由於專業課真心多,所以在有限得學期裡很多門專業課都只有32個學時,何談去學精呢。至於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除了學霸真的很少有人能真正吸收了。

所以說環工得出來,在某一單項方面確實不如排水,化工,暖通來的精。但環工得大局觀是他們所不具備得。所以說乙個大型得環保企業裡得總負責人很多是環工人,環境工程是並不是難成為一流的,而是目前得市場對綜合型人才需求不高。

畢竟乙個環境工程師下面可能管著很多其他工程師。加油吧!

10樓:小水貨

我是學給排水的,對水處理方面略知一二。給排水中的汙水處理主要針對市政生活水處理,而環境工程應該更偏向於工業水處理。前段時間查閱資料發現乙個現象:

環保部頒布的水處理規程基本上都是套用住建部的室外排水規範,裡面的引數都是針對市政水的,而缺少針對高濃度工業水的具體設計引數,目前對工業水的處理可能還停留在經驗階段,這應該能從側面反映出環境工程目前所處的尷尬位置。。

11樓:

對這位老師說的這段話,我表示2333333,我本人是環工本科,現在在設計院做給排水,也算是工程師吧,按照我的所見所得,乙個工程師是否一流,跟他/她學什麼專業沒有太大的關係。在我們這個行業,工程師職責的本質是幫別人解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所以工程師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能力。

這兩項能力中,只有前者會牽涉到專業知識,但對工程來說,經驗的幫助要比專業知識有用得多,更何況如今的高校教材跟工程的接軌其實很差,我剛工作那會兒就覺得大學裡的專業課簡直都白學了,神馬用都沒有的感覺……所以忘記那些教材也無所謂,很多東西你都要從頭學起,隨著你經驗的增長,解決問題也就變得越來越容易。

除此之外,解決問題的能力中還包含了一些「非學術性因素」,比如乙個人的悟性好不好,學東西會不會舉一反三,這些能力都和你讀什麼專業毫不相關。專業只是一塊墊腳石,誰爬的高還的看多方面的實力。像在我們公司,研究生做工程做不過本科生是很正常的事情,研究生雖然在專業知識上占有優勢,但普遍感覺是專業課學多了,反而思路越學越窄了,而且可能是國內學術氛圍的因素,想東西會很模式化,不像有些本科生,學東西快,悟性好,不大會思維定式,我覺得這才是乙個好的工程師所需要的能力。

英雄不問出處,想成為一流的工程師,你只要一顆聰明的腦袋,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和一顆渴望學習的心就好~

12樓:

你好,在我大三的時候,這個問題也曾困擾我多時,我也曾深深質疑課程內容的不深入不專業,特別如你所說,在同等努力的情況下會不會缺乏競爭力?

這幾年來,我求教過老師前輩,求教過書本資料,也有過內心掙扎反思,在這裡所獲的片刻心得願與你分享,望共勉。

首先,環境工程是一門應用性工學學科,就像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一樣;它是奠定在基礎學科上,又與基礎學科有所區別;所以,物理化學生物這種工科人必備技能是必須學好的。舉個栗子,一座大樓簡略可分為地基和房屋兩部分,環境工程、或者電子機械工程就是不同的房屋,但是它們都是建立在相似的地基之上,這個地基就是物理化學生物。這裡我想說的,一定要認清環境工程和基礎學科是順序關係,而不是平行關係。

其次,環境工程的核心,我覺得在於兩點:工作物件的獨特性和工藝流程的整合性。現階段,環境工程的物件是汙染物,比如廢氣廢水廢渣,這一點是區別傳統給排水、化工學科的關鍵,給排水的物件就是飲用水或生活汙水的管道的鋪設,不管是鋪在大樓裡還是地面上,而化工的物件主要是產品的製作,比如化肥、石油等;而環境工程雖然借鑑的是給排水的管道鋪設工藝、化工學科的裝置和反應工藝,但目的和物件卻不一致,也是傳統給排水和化工學科所不涉及的。

由此衍生出工藝流程的萬千變化,乙個流程包括許多的單元化操作,為了讓這個流程之後的汙染物達標,單元操作可以各種組合,以尋求技術經濟最優化。

最後,環境工程也是有創新的,我覺得也是可以出大家的。比如汙染物控制工藝的創新,像A2O工藝,SBR工藝,都是環境工程發展起來之後才出現的;比如新興汙染物的發現,以前誰知道為什麼水體變黑發臭啊,誰知道霧霾到底怎麼引起的啊,都是環境工程的人發現並予以處理的。

(我是吐槽我怕誰,誰說讀研就可以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不知道的總是不知道的,讀研還怕限制方向呢)

環境工程師怎麼樣?

環境工程專業,網路上被冠名以 生化環材 四大天坑的第3位,可見網上對於環工專業的怨氣有多大,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環工專業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不堪,或者它的確是有不足之處,但是網上的言論明顯是有誇大成分的,尤其是那種什麼都不解釋就乙個勁兒讓你快跑的人,絕對是包藏禍心!那麼我來給你分析下做環工行業工作的好壞...

做一名環境工程師什麼體驗?

飛奔的小羊羊 環保工程師就是環境醫生,不過環境問題很多不僅僅是科學問題,是經濟社會問題。環保工程師的主要工作是給廢水廢氣廢渣減量化 無害化 資源化,落到實際問題就是建造各種處理裝置和設施,一線工作其實就是做工程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薪資待遇相對也比較低,不太適合女生。女生一般做環保諮詢和環境規劃設計...

工藝工程師和質量工程師的工作環境怎樣?

MANGOMAN 問題回答完畢,我談談我的看法。其實你如果真的想在一家製造型企業發展,並且擔任工藝工程師或質量工程師 畢竟這兩個職位算是製造型企業核心運營體系裡的關鍵崗位了 不要對在車間有牴觸情緒,我在工作的前3年可以說挺多時間都在現場的,但是現在 我算上實習已經工作快8年了 我其實不太去現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