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已經可以模擬彈鋼琴的今天,鋼琴家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02:47:26

1樓:夕暄

A的精力用於學習鋼琴,B的精力用於開發電腦程式,C的精力用於學習作曲

三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都達到了一定高度並一同創造鋼琴音訊作品,缺少了任何一位都會使作品的水平下滑不少

這就是意義之一

2樓:平生未展眉

首先,鋼琴是用來「演奏」的。

是「演奏」而不是「彈奏」。

演奏,用樂器表演。既然是表演,那麼需要有一定的視覺觀賞性。耳得之聲目還要遇之色。

鋼琴家演奏的時候,都是傾注了感情進去。感情在肢體和表情上的體現自然也是人們觀賞的重要一點。

這些機器有嗎?沒有。

那麼有人要說,我聽的就是聲音,我不管鋼琴家什麼感情,好聽就行。

那在聲音上機器可以取代人的演奏嗎?

別的樂器我不太了解,我只說鋼琴。

鋼琴是具有極大表現力的一種樂器,在符合樂譜規定的音的條件下,不同的人彈奏出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這個小節漸強,那麼聲音應該控制多大?變強的速度應該怎麼調整?

比如這個小節突強再漸弱,那到底是強音時間稍長還是弱音時間稍長?突強應該強到什麼程度?

在鋼琴樂曲中,有很多像這樣的細節,樂譜中不可能給出,只能通過鋼琴演奏者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微調。聽出的「感情」即是從這些細微的地方聽出來的。

3樓:自媒體

1,義大利的機械人TEO比拼鋼琴彈奏。機械人在演奏的速度和準確度上都可以比人類強。但是目前機械人不具備人類的情感,但鋼琴演奏中更重要的一環是展現人類的情。

2,這屬於人類的長處,也是人類在人工智慧面前堅守的東西。同樣的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演奏可以帶來不同的風格,這是藝術的情感表達。而冷冰冰的機器無法表達出喜怒哀樂。

所以鋼琴家不會被機械人取代,也一定有存在下去的意義,這是從對外的角度來說

3,從對內的角度,也就是對自我的影響角度來說。學習藝術是對自身修養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藝術可以感悟生活,體悟幸福,學藝術的人情感豐富,有更強的感知幸福的能力,這對乙個人的一生都有積極的影響。

4樓:RainaKK

在機器已經可以像聽眾一樣處理聲波的今天,聽眾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麼?

Humanity。大寫的人。

或者說,就像當你在拳擊台上凝視著對手。

或者說,就像當你與同事進行一番交談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或者說,當你與戀人深情一抱。

你是否意識到,因為對方存在,我們不孤單,我們不是乙個人。

Humanity,是關於人與人的交匯,如對位法一般,既然是真實的聽眾,就當面對真實的演繹者,真實的作曲家。

5樓:惰性的氡活潑的鍅

確實意義不大,假以時日,鋼琴家這份工作肯定會被電腦取代。

所以我建議,現在可以讓小孩子學學鋼琴,但不要往鋼琴家的方式培養。多學學樂理,有幾個樂器的入門水平。等年齡大一點之後直接學作樂編曲。

畢竟現在乙個人作曲並製作出來的年代已經來臨,創作技術遠比演奏技術有價值得多。

6樓:桂凱

可能人類任何偉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複雜的情緒,都只是一些神經遞質的活動,是可以物質化的。所以,可能不只是鋼琴家沒有必要,連機械人彈鋼琴都沒有必要,我們只需要操縱一些物質活動,即可讓使用者獲取藝術體驗和情感共鳴。

7樓:熊某

審美才是判別藝術的標準吧。跟形式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不排除機器取代人。

鋼琴和各種樂器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人聲不就是現實例子嗎?按某些人(八成會彈琴)的說法人聲才是最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啊,鋼琴聲跟人聲比起來多冷冰冰的啊

8樓:6666

這問題的題面就有問題啊。

今天,機器是可以模擬彈鋼琴,但和理想化差距還太遠了,什麼聽樂識人之類的空話我也不說了,其他答案也重複了無數遍。

不過大家似乎一致地認為機器永遠都無法和人模擬彈鋼琴(因為彈出來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但我倒是挺樂觀的,我覺得二三十年內可能真的能出現機器鋼琴家,只不過那個時候,聽眾應該是聽樂識機器。如果哪天機械人能夠和人類一樣互相辯論,甚至跟你提出反對意見的話,至少我覺得機器來演奏出「機器的個性」時有可能性的吧,但今天肯定不行,差太遠了。

9樓:Z-HE

存在的必要就是成為大師。只有成為大師,才有資格說把鋼琴彈出「個人情感」來,才能得到聽眾的認同。如果彈的一般,就像《開學第一課》上那個小孩,只練習了幾年,明顯不如朗朗這個大師,所以就敗給了機械人。

不成為大師,就成為分母。就像二流的演員、運動員、棋手一樣的命運。

10樓:石心人

我覺得在人工智慧大火的今天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

首先機器模擬一場符合評委以及大眾喜好的演出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有某種確定的指標機器都比較容易達標)。

其次機器演奏有沒有藝術性,自然有,不過是某種機器特有風格的藝術。

最後機器有沒有能力模擬乙個人的演奏達到跟真人一樣的包括在創作,即興發揮等等完全可以代替以乙個人的演奏,我認為這是最難的,未來想象得出的年月恐怕還不行。

11樓:風大 可稍息否

暴走團為什麼不讓機械人替自己暴走?

跑步機自己跑你在旁邊看著就可以健身?

鋼琴家彈琴彈得溜和錄音一樣感覺?

何況現在機器還代替不了鋼琴家。

12樓:

你說的只是機器的存在意義,他們的存在是為了人類不方便時,讓事情變得方便而有可能。但是如果因為機械人會彈鋼琴甚至說機械人彈的比人要好的話而去懷疑鋼琴家的存在意義,你就錯了,你是在質疑人類的存在意義啊,如果人類親力親為的追求美好精神藝術的行為真的被否定的話,相信人類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人類存在的意義始終是完善自我,追求精神和物質的極限, 想象一下若干年後在意沒有乙個人回彈鋼琴也不屑於學習鋼琴的時候,很可怕的後果,當然類似的事情也有很多方面

13樓:廣州斯巴魯4S店

只要live情懷在,演奏家就不會消失。日本很多歌手喜歡和樂隊一起演唱。有些歌手放個伴奏就開始唱了。還是live伴奏更有現場感~

14樓:家裡蹲鋼琴系主任

說真的我覺得現階段爭論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我要的並不是一種由機器帶來的完美無瑕。

我一直認為舞台藝術真正的魅力在於「真實」、在於藝術家們有血有肉的表演、在於那種沒有任何兩次是完全相同的神秘感和期待感、並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完美無缺。

一場演出、感動我的除了節目單上的內容之外、還可能是演奏家們糾結的表情和動作、是樂隊成員之間精妙的配合和互相之間的小動作、是他們額頭飛濺的汗水、以及他們謝幕之時誠懇的鞠躬和眼裡的複雜的情感。

這些感覺、只有活生生的人才能滿足我。

15樓:

匿名地圖炮

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多少自恃清高的人啊!乙個個都彷彿自己對機器演奏有任何了解似的,稍微高一點的會談一下樂譜但也就此而已了!大多數人就是不同不同不同...不同就是目的嗎?

實際上你們哪怕只是用一下staffpad都會明白機器完全可以彈得很好。哦不,我的好先生,可是這個線上他有這麼多圈,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16樓:果果大樹小樹

我從另外乙個角度來回答一下。

機器能彈鋼琴,但很明顯,它彈的再好,依舊會有人因為興趣去學習鋼琴。

有人學,就有人學的好,也就會有人去聽。

(那為什麼不去聽彈的更好的機器呢?到了一定水平,「好與不好」都是個人偏好的問題了)

17樓:Arthur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John F. Kennedy

18樓:Errorist

假設已經有了一台叫「i阿格里奇」的機器,完美無缺地記錄了阿格里奇所有曲目中手指和踏板每1/100秒的的動作,並能完美無缺的演出,我還是更願意聽阿姐本人的專場。

你問我原因?

我想大概是:阿姐本人可能錯音,但機器不會。

19樓:

你把答主們的答案看一遍,存在的必要性就是有很多愛好者只接受人演奏的樂曲。用資料分析,用程式模仿本身就是對他們的一種冒犯。

即使有一天,聽眾已經區分不出來程式和真人的演奏了,仍有很多愛好者只願意享受同類的演奏,本能地排斥程式,資料。這也是鋼琴家不可被取代的一種因素。

F1可以以360Km/h的時速飛奔在蒙扎,但博爾特們依然可以在跑道上享受人群的歡呼。

通訊工具再發達,還是有人懷念寫信。

人的喜好而已,願意接受程式和不願意都無可厚非。

我覺得兩者可以共存。

20樓:tuobu

機械人都是經過程式設計才能進行某項操作的,一般程式設計越複雜,感應裝置越先進,功能越齊全。這些東西都是人類創造的,換句話說,現在的機械人都是通過人類下達的程式設計指令工作的,在幾乎零失誤的背後卻是0思想。每乙個鋼琴家彈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單一程式設計的機械人卻都是按照固有模式來工作的,也就是模仿的零失誤而已

21樓:我有一枚硬幣耶

手指彈出來的音和機器不一樣,包括情感的表達觸鍵的感覺以及表演者的動作表情。 乙個曲子一萬個人彈就有一萬個故事,這個機器就差大了。

22樓:

「模擬」這兩字就很說明問題了,僅僅只能模擬而已。

貌似唯一電化成功的樂器就只有電結他了吧,然而電結他已經不是在模擬原聲結他了。

23樓:

科技黨的路子走到盡頭就是這個世界最厲害的其實是嬰兒了,只有他們有想象,而我們包括你們創造出的機器只有聯想。

藝術黨的路子這種問題回答也不要回答,問出來的一定是沒能力欣賞藝術的。

24樓:張宇韜

在現階段模擬鋼琴(或是其他樂器)程式本身就可以看成是另一種樂器,也是由人來「演奏」的,只不過方法不同,用途不同,和鋼琴演奏不存在替代關係。

人工智慧的話另當別論

25樓:Orzhenghan

1000個鋼琴家心中有一千首月光曲,批量生產的一千個機械人記憶中只有一套程式。在這個作品不高產的年代,演繹的價值更該被發掘。

26樓:使用者11222111452

藝術的魅力在於創造。

同一事物,不同的藝術家會有不同理解,創造出的作品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詮釋。

這我們說獨具匠心,就是如此。鋼琴亦是如此。

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彈出來效果完全不同,比如對情感的表達、對曲子的理解、還有手指落鍵時的輕重緩急等等因素都會構成曲子不同層面的內涵。

即使是同乙個人演奏同一首曲子,也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技巧的進步,在不同的時間演奏出不同的生命力。

而機器,是邏輯的設定,重複copy而已。

彈鋼琴不好聽,怎樣可以彈的好聽?如何練習?

廣州david 1 聽出你的鋼琴能發出多少種音色層次,可控性,可重複性如何?如果這個不行,那就是你的琴有問題,要麼換,要麼找人維修調整看能不能達到要求。1 達不到的話,一切免談 2 控制好自己的手指,不能在控制觸鍵音色上力不從心 3 設計好樂曲各處的抑揚頓挫,聲部線條,起承轉合,自然加入藝術處理。 ...

在彈鋼琴曲時的細節處理還有樂感怎麼找?

芝霧 聽聽你老師別的學生彈的,然後問問處理得好是怎麼做到的。要是對方表達不清楚或者是你領悟不到,你就多觀察他的演奏過程。從實操中學習總是比圍著理論轉強的。 油炸u盤 處理有很多套路,比如小時侯彈車爾尼,四拍的曲子經常彈成,強弱次強弱,這就是一種套路。這種處理可以使曲子聽上去節奏鮮明,速度穩定。當然,...

在不同的發展方向下,孩子學習彈鋼琴究竟選擇傳統鋼琴好還是數碼鋼琴 電鋼琴好?

樂人回收樂器 如果是想認真系統的學習當然是選擇傳統鋼琴 畢竟傳統鋼琴和電鋼琴兩者在使用感上差很多 他們的指法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想學好必須得投資自己 不要用電鋼琴糊弄自己 王大立Piano 正經學琴的,首先是一台傳統鋼琴,10級過後,可以加一台高階電鋼琴,方便練習和創作 錄音 相比學琴的費用,裝置都算...